资产成本结构设计与形成(上)
资产成本结构设计与形成(上)
全生命期成本控制
全生命期成本控制,叫WLCC(Whole Life Cycle Cost),也就是产品成本结构。结构是指产品成本是由什么组成,成分的比例是多少?产品成本结构是在产品的设计阶段、项目建设阶段和连续生产阶段形成的。
一般来讲,产品机构是由工程师们设计的,但工程师们大部分不会设计产品成本的结构,成本的结构是由业务部门的经理们设计的,然后在项目建设的时候形成了成本的结构(有些文献根据日文的原意翻译为成本筑入);在连续生产的时候,财务部门根据成本的结构或目标成本核算产品的成本。
1.概念的引进
全生命期成本控制这个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由于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产品的频繁更新,使得企业处于激烈动荡的外部经营环境和持续改善的内部变化过程,所以,从少品种大批量的推式制造到柔性制造和适应性制造的变化,加快了这种循环。
2.成本控制系统的发展
以成本核算为中心的成本控制系统产生于“永久自行车”产品时代,那时候的产品结构几十年不变,成本也几乎不变。但随着产品生命期的缩短,以成本核算为中心的成本控制系统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了,企业越来越希望他的产品经理们具有系统工程的能力。这个系统工程能力实际就是指业务部门经理除了懂得产品技术生产技术,还要懂得必要的财务知识、运筹学知识,运筹学就是系统工程能力,因为很多企业已经尝到了其中的甜头,向前端延伸的成本控制系统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移交结果
全生命期的成本控制不仅仅是项目费用的折旧和摊销问题,项目期向经营期移交两个结果:首先是项目费用的折旧和摊销;其次是一个不知道还能不能赚钱的机器,包含产品工艺和筑入产品的成本结构和生产设施。
4.成本筑入
在进行研发和生产工程的时候,投资花了很多钱,那么,肯定会留下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以及产品成本结构的问题,这个成本结构能不能赚钱,是由各种项目方案决定的。项目期间的产品成本设计和通过各种方案实现的成本筑入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更大。
产品的成本结构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制造费,简称叫料工费,也叫产品的成本,在财务上叫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企业还有另外一块费用是营运开支,也叫期间费用,是由销售费、管理费和财务费组成,这些钱是按照期间来计算的,比如每个月计算一次、每个季度计算一次、每年计算一次。
成本注入会受到设计的复杂程度的影响。在产品设计的时候,产品设计的复杂程度和工艺设计的复杂程度会决定直接人工和加工量。
产品经理的成本设计
全生命期的成本控制是指从开始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到选择项目方案、到连续生产都进行产品的成本控制。产品成本结构在这三个阶段都会有变化,那么首先需要做的是,确定初始产品成本结构。因为后来的直接人工费、制造费、销售费管理费、财务费,都是跟最初的产品的成本结构有关的。那么针对变化会有相应的损益表。
1.预测损益表
通常分析产品利润和成本的损益表出自财务人员之手,财务人员根据收集的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计算产品的利润情况。但是在成本筑入之前,并没有产品的销售收入和成本费用,此时的经济分析需要产品经理来进行,这种预测性质的损益表可以被称为预测损益表。
损益表不是成本结构设计,它是建立在财务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表现生产过程。产品经理
设计的损益表叫预测性的损益表,产品还没生产,甚至有可能还在设计图纸上头,财务人员
的损益表叫经营损益表。
比如,要建设一个工厂,产品经理会预计这个工厂的产量,预计它的价格、投资费用、产品的动力消耗、直接材料费,所有的这些科目就是一个预测的损益表,它是产品经理们根据经验,根据运行的生产体系估计出来的,它也叫新建生产线可行性分析。
2.单位产品的预测损益表
在设计时,大部分产品经理会遇到生产线上增加一个新的品种或者去掉一个老品种的问题。这时,产品经理需要做的就是,制作一些简易的成本结构设计和损益表预测。这个时候它可能不涉及盖厂房、买新机器、重新建一个厂子这些问题,但是它涉及到制造成本、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售费、管理费、财务费等这些问题,这些项目预测出来之后,就会有这样一个表,这是产品经理经常要使用的,叫简易的产品成本结构。下面的例子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增加一个产品是否赚钱的损益分析。
3.产品经理的量本利分析
量本利分析
设计任何一个成本结构都是以一定的产量为前提的。比如建立一个工厂,即使一个产品都不生产,厂房设备、管理人员的工资都要开支,只有生产得越多,然后这笔费用摊到每个产品的成本才越小,这个概念在财务上叫量本利分析。
量本利分析在历史上是由企业财务部做的,财务人员收集生产的成本数据,根据财务数据针对正在进行生产的产品进行量本利分析。现代企业中量本利分析不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这是由于在产品成本筑入前,没有固定成本和单位产品可变成本的数据,财务人员往往无能为力。
计算方法
由于产品成本结构是产品经理们设计的,产品经理掌握着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可以根据掌握的数据进行预测性质的量本利分析。量本利分析和损益表是一样的,但是产品经理的量本利分析和财务的量本利分析不一样,因为产品经理在产品还没生产之前就要进行量本利分析,这也是一种预测的量本利分析。计算的办法是:
总成本=(固定成本+单位可变成本)×产量
通过这个办法预测出单位可变成本,用这种方法,产品经理三分钟就能完成的量本利分析,而财务部要几个月。单位可变成本,就是单位产品的原材料、直接人工费、能源消耗、包装费,可变成本的这些要素都可以预测出来。
量本利分析图
在产品成本中,与产量没有关系的成本科目被称为固定成本,例如:厂房、机器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企业营运开支等。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科目被称为可变成本,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辅助材料等。
产品总成本与产量的关系为线性关系:
(总成本)Y={(固定成本)A}+(单位可变成本)B} X(产量)
如果将销售额S=P×X直线(单价×产量)与产品总成本直线绘在一个坐标系中,则可以形成量本利分析图。
单位可变成本就是把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能源费加起来,然后乘以产量。从上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收入、固定成本线、可变成本线、支出、利润额,亏损区和盈利区的交点就是盈亏平衡点。这个盈亏平衡点的知识和概念是和财务的盈亏平衡分析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产品经理没有统计数据,产品经理要根据自己的预测画出这个盈亏平衡线来。
4.实际项目中预测的量本利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究竟项目赚不赚钱,靠产品经理们进行产品成本的结构设计。越来越多的跨国集团公司,他们的产品经理们会制作这样的产品成本结构分析,或者经济分析,大的可能会投资项目,建设新产品;小的改善产品。过去产品经理们不涉及到这一块,这样的一个成本结构,靠财务人员是设计不出来的,财务都是建立在统计信息的基础上的,有些数据要靠产品经理们根据历史的经验和数据来预测的。
本文首发:iso认证机构网 /uploads/image/202207/www.iso.net.cn